金声玉振之徐则臣专场论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 2015-04-18
2015年4月17日晚八点,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BET电竞官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学生会主办的第八届北京大学生读书文化节、金声玉振读书文化系列论坛之“徐则臣专场——成为作家”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举行。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从自己的作品《耶路撒冷》出发,结合当代中国作家作品和自身写作经历,与听众分享了自己对文学作品和作家的解读。
徐则臣首先为听众们朗诵了其作品《耶路撒冷》中的两个片段,并以此向听众展现了文学作品与专栏式写作的区别。徐则臣认为,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作家需要三个特质:笔下有生动的语言,善于表达;擅长讲故事、特别是能讲引人入胜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作家要有对世界的自己的态度、疑问和想法,能在生活中发掘常人看不到的一面。
什么样的故事可以称为是好故事呢?徐则臣认为,不能从单纯的故事曲折性的角度判断作品的优劣。真正好的故事,可以通过每一个细节和转折触动人心深处。它是有时代感而又超越了具体时代局限的,它击中了时代最隐秘的部分,带有鲜明的的时代气息,又能使不同时代的人都产生共鸣。好的故事可以提供小说里前所未有的东西,由此拓宽文学的边界。
然而,只能讲一个好故事的作家并不足以成为一个好作家。文学界并不缺乏昙花一现的文学人才,许多作家在第一部作品一鸣惊人之后便显得江郎才尽。这是因为这类写作通常是作家对自身独特经历的复述,在度过了最初的因为自身的欲望、饱满的情绪而创作的创作时期,作家就会陷入江郎才尽的窘迫境地。一个真正有文学生命长度的、成熟的作家可以建构出有个人气息的第二世界,并以此展现自己对世界的洞见。以这样的方式,杰出的作家能够对文学、对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
徐则臣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树立新的文学作品和作家的评判标准。从竹简到纸质阅读,从雕刻到印刷都是整个社会带来的变化。大众的审美、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世界观都产生了变化。当大众的阅读需求越发多样化的时候,文学的生态就会更加复杂,每一种文学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间。谈及如今十分流行的网络文学,徐则臣回忆了自己与唐家三少和江南共事的经历,称赞了他们的勤奋与高产,认为他们的作品丰富了时代文学的内容。
谈及文学的未来,徐则臣认为,传奇故事式的作家将不再流行,日后的作家将是有学问的作家。有学问意味着经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有能力产生、表达和解决疑问,即有一定的思考力。徐则臣鼓励在场的同学们积极思考,用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诉求,做当代曹雪芹和列夫·托尔斯泰。
在问答环节中,徐则臣积极回应听众提问,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传奇性文学的理解,鼓励青年更多的投入文学创作。
当晚九点四十五,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稿件:白润元
摄影:黄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