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慧:世界视野中的台湾原住民神话和故事
发布时间: 2001-02-01
杨利慧《世界视野中的台湾原住民神话和故事》,《民族文学研究》2001第1期,2001年2月,《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1年卷》2003年10月转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视野中的台湾原住民神话和故事 ——评李福清近著《从神话到鬼话——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比较研究》 杨利慧 在研究中国民间文学和俗文学的西方汉学家中,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世界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福清先生(B.Riftin,1932—),是颇令人瞩目的一位。这不仅是由于他勤奋著述,写出了大量有关的专著和论文(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中文版专著,就有四五本之多),而且还由于他在许多问题上卓有建树,独具新意。作为汉学家,他与中国学者早有来往;苏联解体之后,更在中国台湾省长期生活和工作,亲身从事台湾原住民民间文学的搜集和考察,并时时得与中国学者就中国民间文学诸问题进行学术交流。这得天独厚的科研契机,既使他的汉学研究因为有了第一手的资料和亲身的体察,而具有了较坚实的基础;也使他的学术观点能尽快为中国学者所了解,并进而发生影响。 他的近著《从神话到鬼话——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比较研究》,1998年由台中晨星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他自1992年到台湾工作后,开始对台湾原住民神话和民间故事进行实地田野作业和探索研究的一项成果。 台湾原住民(包括徘湾、鲁凯、邹、阿美、卑南、布农、泰雅、雅美等族)民间文学,对大陆学者和读者来说,一直比较陌生,偶尔看到几篇神话故事,也往往被笼统地归为“高山族”的东西。这种陌生和不了解,从李福清的书中,我们了解到,在台湾也相似。不仅一般人不了解原住民的民间文学(连“民间文学”是什么,也常常不知道呢),就连摘文学、历史的专家学者也以为原住民没有文字,哪里会有“文学”!在这样的情形下,对台湾原住民民间文学的搜集、调查较少、相关的研究,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就更薄弱和欠缺。近年来,随着台湾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住民民间文学文本被采集上来,民间文学研究者们也在原住民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口传文学采录工作,台湾原住民的民间文学,开始日益被了解。但与之相比,从民间文学学科角度,对原住民民间文学进行专门研究的并不多,将台湾原住民民间文学放在世界民间文学的大背景下进行比较研究的,就更少了。李福清的研究,就是在充分利用了以往相关的文本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拓展。书中大量使用了近些年来新采集的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资料、包括作者自己采录的原住民神话故事,集中探讨了原住民的人类起源神话、射太阳神话、失去文字的神话、女人部落神话、巨人故事、鬼故事、原始民间故事、台湾流传的大陆民间故事(狗与女人结婚故事)等,并以之与大陆近年来搜集的大量民间文学资料相比较,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关的神话故事相比较,以发现台湾原住民民间文学的特点、原住民诸民族的民族性等。 这是对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的有一定系统的、集中的探讨,无疑也是台湾原住民民间文学研究上的一个新拓展。它不仅有助于人们在世界民间文学的参照下,了解原住民的神话故事及其特点;而且也可以有助于从中认识原住民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等,对于民族学、人类学目前关心的原住民来源问题,也会有所助益。 在民间文学领域,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叙事故事中情节、背景、人物性格等的相似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时远隔千山万水.却拥有相似的神话故事。因此,民间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比较方法,也就是对照两个(如两个部落、两个民族、两个地区、不同时代等)或两个以上的材料,发现其中的相同特别是相异的地方。使用这一方法.可以探寻出某一个神话是世界流行的?还是某个民族或地域特有的?它与其他相类神话分歧的原因是什么?变化的过程和传承的路径怎样?……由此有助于对民族的起源与特性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等的认识。 李氏此书的另一特色,就是集中使用了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将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置于广阔的世界民间文学视野下,加以对照、审视,以查明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的特征、情节的特点等用他的话说就是: 如果把一个民族中各种不同部落的神话故事,加以比较,即可以查明哪一个神话是全民族的,哪一个只岛于一个部落的……同时,也可以把几个住在同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座岛上的民族故事互相比较,如此,则可查明每个民族的神话故事之特点,式几个氏族神话故事之共同性,然后再把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与邻域神话故事做比较、更可以查明哪些情节只有台湾原住民才有,哪些是与大陆或南洋共通,这称作地理比较法,另外也可作历史阶段的比较研究。(第19页) 使用比较方法,重要的是拥有可供对比的丰富资料。这一点正是李氏的特长所在。他有“竭泽而渔”的精神,又谙熟国际民间文艺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善于调动古今中外几乎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关资料。例如在“人类起源神话比较”一篇中,他将台湾原住民的人类起源神话,与中国大陆诸民族的神话故事,以及日本、南洋诸岛(包括印度尼西亚及大洋洲)、古希腊、巴比伦等地古今流传的同类神话作比较,并广泛援引Stith Thompson的《民间文学母题索引》(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与世界同类神话母题的流行情况相参照。由此,他得出结论说:台湾原住民的人类起源神话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说法,大概每个部落也有自己的起源神话;其中有些说法是原始的。有些则不那么原始;有些神话概念是世界普遍性的,如石生人、有些则是特殊的,如排湾族和鲁凯族一些部落的陶壶生人神话。这是在经过大量比较研究之后得到的结论,它的立论基础是坚实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李氏并不限于地理比较,他还常常注意比较神话情节的简单与复杂、原始与后起、传播与借用等,以判定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所属的历史阶段。 台湾原住民民间文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与大陆诸民族(尤其是南方诸民族)、邻城南洋诸岛等民族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研究台湾原住民民间文学,不仅有助于弄清原住民自身的许多问题.对于大陆乃至世界民间文学,也是有相当意义的。 总之,综观该书,资料丰富,分析细密,视野开阔、新意迭出,文笔流畅,明白易懂(应该特别指出:这是一个外国人用中文写成的学术著作,倒比有些国人的文章更好懂些),是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研究的又一力作、也是国际汉学界的又一重要成果。 当然,书中也有些不足的地方。比如简洁、精深稍嫌不足。如作者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特点和区别的概括竟各达十几条之多、内容不免有所重复,如对神话特点的归纳,其中第2条“神话描述人类的起源及我们习惯的制度、惯例、生活规矩、环境周围……”,与第6条“神话有推究原因的功能”重复,其实归纳为一条即可。再如书中屡屡述及的“鬼话”一词,尽管大陆有学者使用。但似乎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赞同,许多严谨的学者依然主张使用“鬼故事”作为严肃的学术概念。李福清用此,似乎可再加斟酌。